110年12月31日 《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新書發表會

      現身說法傳心要  生命演繹普賢行 

                                                                                     

                                                                         文/陳政如老師

 

       民國110年12月31日,適逢華嚴佛七弘法共修期間,僑愛佛教講堂舉辦《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新書發表會,邀請僧、俗二眾,共同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一位平易近人的法師如何用生命修行。發表會之前,邀請僑愛佛教講堂寺主賢度法師—亦即本書主角--以「華嚴發願文」發表專題演講,隨後由前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院長陸續教授、僑愛佛教講堂住持自莊法師分別以在家居士與學佛修行者的角度介紹本書。

 

 

       賢度法師回顧,本次華嚴佛七共修法會,是他所參加的第三十六次。三十六年前,當他第一次走進台北華嚴蓮社時,蓮社正在舉辦華嚴佛七法會。當時,法師由大師兄藏度法師帶領,向成一老和尚表達出家修行的心願。老和尚當下不置可否,僅表示:「現在外面社會很亂,女孩子選擇修行也不錯。」「不過我現在要去主持佛七,沒有時間跟你講話,你也先來參加。」

 

       法師回顧:「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走進大殿,大家都在念〈華嚴發願文〉、.華嚴字母。我自然而然就會念了,沒有人教,當時也不了解究竟為什麼,等到結束之後,老和尚遞給我這篇〈華嚴發願文〉,並告訴我,如果想知道今天為什麼會走到蓮社、會見到我、會接觸到華嚴,而且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就看看發願文裡的偈頌:『手捧目觀心口誦  當知夙有大因緣  見聞隨喜發菩提   究竟圓成薩婆若』」。就這樣,年輕的求道者再也沒有離開華嚴蓮社,因為「因緣在這裡」。

 

       三十六年後,又逢華嚴佛七法會,青年求道者已成長為華嚴宗的女性傳承者,並以當年成公上人遞給他的這篇〈華嚴發願文〉分享畢生學佛體驗,揭示華嚴修行心要。

 

       賢度法師指出,學習《華嚴經》必須先認識「法界性」――「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並開示:我們常說眾生佛性平等、佛性本具,這個「性」就是「法界性」。佛子應該知曉,一切都是法性的存在,相較於看得見、摸得著的「相」,「性」看不見,只能體悟,但卻同時包含了「空」和「有」,「空」無礙「有」,「有」也可以隨著空性融通。

 

       法師說明:一般人往往將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分開對立,這種分別「對」,也「不對」。當我們在自我訓練時,必須了解什麼是能夠帶領我們出世的智慧,什麼又是世間緣起和合的假象;但當我們教化眾生時,必須要能夠融合世間跟出世間法,因為如果只重出世法,眾生無法填飽肚皮。因此,華嚴是以出世的高度包容、關懷甚至照顧世間的人、事、物,華嚴行者對世間必須要體貼入微到如觀音菩薩可以聞聲救苦的程度。


    標準這麼高,要如何做自我提升呢?賢度法師說:〈華嚴發願文〉揭示了華嚴專宗的標準:「眼中常見,如是經典;耳中常聞,如是經典;口中常誦,如是經典;手中常書,如是經典;心中常悟,如是經典。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親近華藏一切聖賢。」時時刻刻不離華嚴,才能做到專研、專修、專弘華嚴。    當然,一般凡夫智慧、福德還不具足,需要老師帶領。賢度法師說明:除了〈華嚴發願文〉為我們列出善財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值得學習的榜樣之外,不論寺院裡的法師、家人、朋友,甚至冤怨仇家,都是我們在學習成為菩薩時的老師,是鍛鍊我們降伏自心的善知識,就像〈入法界品〉中的逆行菩薩。

 

 

 

    只是,當今世界異常混亂,賢度法師鼓勵大眾,既然身而為人,又有機會學習佛法,更應該加緊努力。法師說明: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共用同一個磁場,都透過「法界性」存在我們的一心當中。因此,佛子在修行時,可以掌握一個要點:不論供養的是一炷香、一捧花、一杯水,都可以普賢十大願做「法界觀」,觀想「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每尊佛、菩薩前都有一個我,以無量無邊的方式供養佛、菩薩,與無量無數眾生「消無始以來無量罪垢,解無始以來無量冤業」,並且「集無始以來無量福智」,才能「同遊華藏莊嚴海,共入菩提大道場」。

 

 

       賢度法師表示,這就是《華嚴經》修行的要點,三十六年來她常常這樣做,希望以親身經驗帶動大家一起發願,學習成為菩薩。

 

       在賢度法師親自開示畢生修行心要之後,陸續教授從作者、章節架構簡介《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並引用淡江大學中文系高柏園教授的推薦文「本書以『華嚴十地』為篇名,以『歡喜為首』,以『法雲』為結,既承釋迦佛陀之教法,亦示賢度法師之行誼,有傳有承,有啟有發,可謂妙述。」陸教授表示:我們生命旅程的每一個印記,就像大海中的各種變化,所以這本書名叫《大海的印記》,最後總是在無常中讓我們領悟恆常。生命每一個足跡都是修練,都是心的煉金術,訓練我們在不清淨的塵世間,擁有一顆歡喜接受的心。最後引述本書作者鄭栗兒的文字作結:「菩薩道是一個馬拉松團隊,是大家一起協力護持、展現慈悲和智慧,各地發光發熱成就美好境地,在在處處,時時刻刻,菩薩無所不在,守護一切,因為各位就是菩薩。」

 

 

       僑愛佛教講堂住持自莊法師則由學佛者角度介紹本書,自莊法師說:他是第一位讀到本書的人,書中有許多地方讓他非常感動,本書雖然蘊含深奧的道理,卻非常平易近人,呈現的是一位修道者的生命故事,我們可以像在看故事書一樣,看到一位華嚴行者如何從在家到出家,一步步淬鍊自己的生命,本書用生命歷程示現一位心不退轉的菩薩,如何在菩薩道與普賢行上常常提醒自己:「我是誰? 」「我是一個發菩提心的人! 」「我是一個願意利益眾生的人! 」非常讓人感動,值得發心學習菩薩的人請此書回去細讀。
 


       自莊法師也透漏了書中沒有描述的細節。法師表示,賢度法師常說:「生命裡面有些東西,去做就對了! 」這句話讓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可以繼續前行,就像雖然疫情嚴重,僑愛佛教講堂今年仍然突破重重困難,增加了國、中小學獎助學金名額,只因為賢度法師說:「如果有能力就多做一點。」自莊法師強調,賢度法師一路走來始終秉持成一老和尚的信念,不為一己之私,全力推動弘法、教育、文化、慈善等利益眾生的事業。

 

       透過賢度法師本人的現身說法,以及陸續教授與自莊法師的引介,大眾得以窺見一位專修普賢行的華嚴行者不懈努力的生命歷程。發表會最後,陸續教授與夫人――同時是僑愛佛教講堂華嚴推廣中心涂惠屏主任,共同致贈寺主賢度法師「普賢萬行」賀匾,代表大眾表達敬意。本書以「助印」方式印刷發行,所有募集款項將贊助華嚴蓮社宜蘭分社海印道場建寺之用。

 


回上頁
上一則
下一則